“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你的病痛我感同身受。疾病无情人间有情,希望我能帮助你战胜病魔,愿你早日痊愈,未来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加油!”
——小航

6月26日,在某军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血细胞分离机正在孜孜不倦地转动,它正从小航的血液里分离造血干细胞。历经数个小时,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顺利采集完毕,他也成为北京市海淀区第1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小航是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018年4月8日在人生中第一次献血时(单采成分血),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当时工作人员询问我是否要留存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并说明这样做可以救助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我毫不犹豫报名登记志愿捐献协议书。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助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幸福。”2023年3月20日,吉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小航,“工作人员告诉我初配成功,并征询了我的捐献意愿。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小航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亮点,也是人类对抗病魔的一把利剑,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馈赠,是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作为一名博士生科研任务相对而言较为繁重,但面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重大事业,小航没有丝毫懈怠,及时按照捐献要求有意识地平衡学习与休息的时间。

“配型成功后我的父母、爱人、朋友都非常支持。另外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得知我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后,都非常重视。我的导师及辅导员老师都嘱咐我要注意休息,并坚持要来医院慰问。”小航回忆说。

毅然守护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是小航无私奉献的不悔选择。他认为公益事业不仅仅是大爱的体现,更是人性善良的直观反映。他热爱公益事业,希望通过举手之劳帮助别人。最后,小航在远方为受捐者送出了真挚的祝福,并由衷地希望TA能够战胜病魔,挺过难关。
捐献当天,北京市红十字会、海淀区红十字会、学院路街道及北京语言大学相关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