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小亢在北京某部队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海淀区第1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海淀区、也是北京市2023年的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帮助别人”来自河南的小亢,是一名厨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定期献血的习惯。
2020年的6月,小亢与妻子一起去登山,下山后途径一辆献血车,小亢想起在电视里看到有关临床供血紧张的新闻,再一次进行了无偿献血,同时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2022年10月,小亢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相合,问他是否同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刚接到电话的时候很激动,入库时就知道这是一件几率很低的事,没有想到这么快自己就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随后,小亢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和单位领导,“因为入库时妻子就在身边,我能够帮助别人,她特别为我感到骄傲。”单位领导也全力支持小亢的公益行为,告诉他不用担心工作,可以根据患者需要安排入院和采集时间。“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
“多一人加入,多一份活着的希望”小亢认为,不论是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都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对供者身体没有任何伤害,但多一个人加入骨髓库,就多给患者一份活着的希望。
“捐献可以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换取患者活下去的希望,挽回一个家庭的幸福,是很自豪的事。帮助别人的事,能做一点是一点,说不定某一天,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说完,小亢腼腆地笑起来。从小亢体内采集到的200多毫升“生命种子”,由专人护送至患者所在医院,第一时间输入患者体内。您“小小”的勇气,值得大大的赞!
01、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归巢(即定向迁移至造血组织器官)功能。它不仅可分化为红组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可跨系统分化为多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因此是多功能干细胞。
适龄、健康的公民捐出自己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原已衰竭或摧毁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此过程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02、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近百种致死性疾病,包括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放射病、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瘤等。
03、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会影响捐献人的日常造血功能吗?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红骨髓中栖息着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只有约5%的造血干细胞参与日常造血活动,制造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血细胞。而另外95%的造血干细胞则处于静止休眠和备战状态。
当因捐献造血干细胞而使工作中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时,处于休眠和备战状态的造血干细胞,会马上活跃起来参加造血活动。
04、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常说的“骨髓移植”吗?
Science & Technology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有三个来源:骨髓血、外周血、脐带血。
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实质是采集骨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是三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之一。
中华骨髓库主要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是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要方式。
第三种方式是采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
05、志愿者报名登记后何时能捐献造血干细胞?
当某一位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由移植医院将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数据传到中华骨髓库,如果检索结果与中华骨髓库数据库里已有的捐献志愿者分型相合,中华骨髓库省级分库工作人员将通知志愿者做捐献的准备。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要等若干年。
加入中华骨髓库是一种高尚的奉献行为,志愿捐献者的HLA分型数据存入中华骨髓库数据库后,每天接受患者的检索查询,为患者找到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带来希望。
06、HLA相合率大约是多少?
Science & Technology
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间HLA相合率为100%;
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间HLA相合率为25%;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数万分之一;
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更低。
07、捐献造血干细胞流程
血样采集-数据入库-初次配型(相合且本人愿意)-再动员(再次核实本人意愿及家人意见)-高分辨配型(相合则继续流程)-体检(合格)-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随访
08、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条件?
捐献志愿者年龄应在18-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建议有献血经历,男性体重在50kg以上,女性体重在45kg以上,近视度数不得高于700度),本人志愿、家人支持,可申请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09、海淀区造血干细胞常设采样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