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双第一”——北京市、海淀区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3年1月11日,27岁的小亢在北京某部队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海淀区第1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海淀区,也是北京市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小亢来自河南,是一名厨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定期献血的习惯。2020年的6月,小亢与妻子一起去登山,下山后途径一辆献血车,小亢想起在电视里看到有关临床供血紧张的新闻,再一次进行了无偿献血,同时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2022年10月,小亢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相合,问他是否同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刚接到电话的时候很激动,入库时就知道这是一件几率很低的事,没有想到这么快自己就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随后,小亢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和单位领导,“因为入库时妻子就在身边,我能够帮助别人,她特别为我感到骄傲。”单位领导也全力支持小亢的公益行为,告诉他不用担心工作,可以根据患者需要安排入院和采集时间。“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
小亢认为,不论是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都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对供者身体没有任何伤害,但是多一个人加入骨髓库就多给患者一份活着的希望。“捐献可以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换取患者活下去的希望,挽回一个家庭的幸福是很自豪的事。帮助别人的事,能做一点是一点,说不定某一天,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不是吗?”说完,小亢腼腆地笑起来。
捐献当天,海淀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前往慰问,为小亢送上了捐献证书和慰问金,并告诉他自己既是海淀区,也是北京市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得知这一消息,小亢激动又意外,也感到无比的自豪,说到“原来我是双第一呀”。
中午一点,小亢采集结束,从他体内采集到的200多毫升“生命种子”,将由专人护送至患者所在医院,第一时间输入患者体内。与“生命种子”一起送往远方的,还有他衷心的祝愿——“希望你早日康复,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春节前海淀区还将有两位爱心人士捐献造血干细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