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海淀区红十字会制定应急救护培训疫情防控管理办法

  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应急救护培训疫情防控管理,切实保障师资及学员安全和健康,海淀区红十字会按照市红十字会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海淀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疫情防控管理办法》,明确有关培训师资及学员、培训场所疫情防控要求和教学教具消毒具体办法。
  一、培训师资及学员
  由红十字会、培训学校、受训单位及师生个人按“四方责任”共同负责,区红十字会承担行业管理及指导。
  (一)作好培训前管理
  所有备案培训师资应持续做好日常风险防范,减少不必要的离境、离京,尽可能减少聚集、聚餐、聚会。有以下4种情况之一的师生不得参与培训:
  (1)培训前14天内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或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2)共同居住人员在培训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且未排除感染风险;
  (3)培训前14天内接触过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或其家庭、办公室等场所等小范围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4)已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例或已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尚在随访或居家医学观察期内。
  2.培训师资应持续开展日常健康监测,有症状师资、学员不得参加培训。
  3.培训师资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培训期间有重大活动或存在较高疫情传播风险时,提供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4.培训师资应首选完成强化免疫接种人员。
  5.培训师资及学员提供培训前48小时“北京健康宝”和“国务院行程码”绿码,签署《个人健康承诺书》。
  6.疫情较重期间,原则上不组织个人报名或多个不同办公区单位合并的培训。每班参训学员应来自相对独立的同一办公区。
  (二)培训期间要求
  1.进入培训场地前落实测温、扫码、验证等要求。
  2.原则上不安排集中住宿培训。
  3.培训期间落实每日健康监测,勤洗手/手消毒,注意保持社交距离。
  4.培训学员应全程佩戴口罩。
  5.在心肺复苏培训等培训环节佩戴一次性医用橡胶检查手套,及时做好手消毒。
  6.培训期间,如师生出现健康监测异常或其他身体不适,应及时隔离或送诊,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培训场所
  (一)单位管理及场地准备
  1.培训单位应落实人员日常健康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2.培训场地选取通风较好的空间,座椅间距不少于1米。
  3.培训场地应通过多种方式保证通风量充足。
  4.培训场所做好环境消杀、测温、验码工作。
  5.有条件的单位建议设立临时隔离场所,备足防疫物资。
  (二)培训时及培训后要求
  1.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全程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
  2.培训期间加强通风换气,增加通风频次,首选自然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对公共区域、办公区域及桌椅等高频接触的设施设备做到消毒全覆盖。
  4.保持培训场所内清洁卫生,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议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垃圾及时清运。
  5.通过设置提示牌等多种方式,提示培训人员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
  三、教具器材消毒管理
  各类教具器材以清洁为主,采取预防性消毒。出现疫情时采取终末消毒。消毒工作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第三版)》要求落实。
  (一)消毒剂选择
  1.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75%酒精、0.1%~0.2%的过氧乙酸;
  2.金属部件首选季铵盐类消毒剂;
  3.手消毒可选择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皮肤消毒可选择0.5%的碘伏。
  (二)消毒方法
  1.经常触碰的器具表面等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2.消毒人员应戴手套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