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聚爱成海 生命接力

一苇以航 爱相“髓”丨爱的传递让生命充满意义

日期:2022-12-13     来源:海淀区红十字会

分享:
字号:        
  爱的传递让生命充满意义——海淀区第1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唐演

  2022年1月14日这天,国内国际,各行各业,大事要事层出不穷,对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唐演来说,同样意义非凡。因为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全国第12651例、北京第476例、海淀区第112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巴金先生曾说: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死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学习和歌颂。唐演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举动同样感动了很多人。
  2022年1月14日,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采集,唐演共捐献了3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为一名年仅7岁的血液病小姑娘带去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素不相识的人生命续航。通过这种爱的传递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7年前的2015年,北京市红十字会进驻中国地质大学夏日广场进行科普宣传。唐演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用来治疗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地中海贫血等某些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
  而且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能够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只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而且不是抽骨髓,抽血就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唐演说道,他对“白血病”这个名词并不陌生,早在读初中时,就了解到白血病极难治疗。当时年少的唐演第一次认识到这种病魔的强大,从而留下白血病就是不治之症的印象。
  听过专业人员的科普介绍,他了解到可怕的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只需要匹配的造血干细胞就能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只是非血缘匹配概率大约1/10万。
  万一自己就是那个10万里的1呢?
  入库的想法在心头一闪,唐演毫不犹豫填了信息,留下了血样,也就标志着正式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
  而后就一直等待着召唤。
  这一等,就是7年。“其实我也清楚,可能这一生也不会真的有机会完成一次捐献。这件事情本身就像是学习急救技能一样,我们希望自己用不上,但是真有被需要的那一天,我还是愿意义无反顾。”
  时间的脚步很快就跨进了2021年,入库时的唐演还是名略显稚嫩的大二学生,此时已是满腹学识的博士研究生了,学业上也从学习岩石地质的基本知识,转向更深层次的青藏高原的岩浆岩和地质演化的研究。
  2021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出现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看到学校发的报道,唐演心中颇为感动,想到自己2015年就入库了,现在还没有接到通知,就情不自禁发了条朋友圈:
  我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如果有一天遇上了这样的事情,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参与生命的接力。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而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从血液里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是科学而安全的。
  用自己一份热血,给患者一个希望。
  虽然过去了7年,唐演依然记得入库时的初心。
  没想到,过了不到三天,唐演就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十分惊讶,刚开始还以为是诈骗,经过反复核实才确信。得知有患者与自己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他是惊喜的,第一感觉就是天降大任,必须义无反顾。那个瞬间,他似乎能感受到一个在苦海中迷茫的心灵,在万般无奈与毫无选择的疾病里,苦苦寻找希望,而自己作为能予以帮助的那个人,也希望尽快完成捐献,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时,让爱与奉献赋予生命意义。
  唐演深知“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的道理,当时就痛快地表达了愿意尽快捐献。
  “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属实是幸运的,有些人入库几十年都没有匹配上,这也是一种缘分吧!”唐演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雪中送炭 冬里暖阳
  华罗庚曾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确定捐献后,就是安排时间进行血样采集高分辨率配型,2021年8月27日,唐演前往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采集了高分辨率配型所需的8毫升血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给他进行了捐献事宜宣传和答疑解惑,当了解到与自己初配型成功的是一位7岁的小姑娘,唐演的决心更坚定了:“小妹妹的人生刚刚开始,一定要捐!能帮助她,是件快乐的事。”
  唐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一些文件,然后就是回校等待后续通知。期间,他又再次查了很多资料,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捐献相关的知识。
  中华骨髓库反馈的结果:高分辨配型结果很好,匹配度很高。这说明成功的概率非常大。唐演深感欣慰。
  10月份唐演做了全面体检:“体检项目挺多的,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当时被抽了9管血。”唐演还说长这么大除了献血之外,没有经历过任何体检抽到这么多管。
  随后就是等待患者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这一等就是两个月,12月24日,唐演接到通知,已安排好入院和采集的具体时间。
  随后中华骨髓库向学校发来公函,准备请假的事情。
  这时候,唐演才第一次跟家里人说起捐献的事儿,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向家人详细介绍了中华骨髓库以及造血干细胞相关的知识,打消了家人的疑虑和担心,让家人了解到这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还能救人一命!
  2022年1月10日,唐演办理了入院手续,进入医院,做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开始注射皮下动员剂,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调整好身心,以最好的状态完成采集。
  “注射动员剂就是在胳膊上打针,通过药物,让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里跑到血液里来,住院期间有几次打针和抽血查验。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对我非常照顾。”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当时的情景唐演依然历历在目。
  入院当天,唐演就非常惊喜的收到了中华骨髓库总库和北京分库准备的物资:洗漱用品、营养零食、贺卡、小礼物等一应俱全。
  “感到非常暖心,国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事业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
  很多志愿者入库多年可能都不会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有的志愿者可能刚入库不久就接到了电话,这个谁也无法料定,唐演等待被召唤的时间接近7年,因为中间有一系列流程,主要看患者急切程度。
  唐演从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那天起,就比以往更加规律的饮食、作息,更加积极地锻炼,保证健康的身体,以最好的状态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完成采集之后,谨遵医嘱好好休息注意饮食,然后逐渐恢复不那么剧烈的运动,一个月后,身体已基本恢复如初。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则芬芳的誓言;感恩是一种幸福,更是一个永恒的支点。”
  位于涪江中游四川盆地腹部的大英县,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像一块独具美质的璞玉,镶嵌在川中丘陵上。美中不足的是,与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相伴的却是贫穷与落后,这儿是唐演的故乡。
  幼时家贫,但聪明懂事的唐演一向学习较好,刻苦努力,从乡村小学、中学,到县重点高中,不断上进,从不懈怠。
  整个求学的过程,也是接受国家政策资助和爱心人士捐助的过程。是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贫困生助学金,爱心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资助才让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有了努力学习的目标和考大学的希望,2013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如今,已经在京求学9年,从本科一路读到了博士研究生。
  唐演感慨:“一路走来,所受到的帮助,激发了我感恩的心,这也是我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的动因之一。如果没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他人的帮助,现在的我就不会有机会坐在宽敞明亮殿堂般的教室里,聆听一流专家授课,追逐自己的梦想。”
  感恩驻入心口,才有阳光温暖心头,当感恩成为习惯,日子尽管平凡,确有充实之感,心怀感恩的唐演觉得自己就应该这样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生命是可贵的,值得每个人去珍惜保护,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挫折需要他人伸出援手。从小,他就收获了很多温暖的捐助,今天,既然有机会有能力对另外一个人伸出援手,就应该毫不犹豫。如果还有下次,他依旧会义无反顾。
  因为,能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
  “疾病是不能控制的,但我愿意尽力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有战胜病痛的力量。社会需要相互关爱,爱需要传递,只有大家都传递着这份爱,生命才充满意义。没什么比奉献的人生更有意义。初心会指引着我继续奉献。”积极乐观的唐演,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
  根据规定,造血干细胞捐、受者不见面。唐演从其他途径得知,接受他捐献干细胞的女孩病情稳定。他由衷地高兴,并衷心的希望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献出一份爱心 托起一份希望
  血液采集当天,唐演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并不害怕,因为提前就被告知了身体会出现的反应。唐演第一次见到血细胞分离机,捐献成分血也是用这个机器。扎针,上管,接入机器,循环,过滤,身体里的血液循环了两次,总循环量大约1万毫升,经历了接近5个小时,最终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大约300毫升。
  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反应也就是刚开始循环的1小时里,因为加入凝血剂和体内钙的流失,手指有一些麻木,出现这个反应的时候,唐演的室友和骨髓库的阿姐帮他捏捏手指,医师再及时的补充钙液,就很快得到了缓解。
  临近结束的半小时里,唐演觉得胳膊有点疼,他就坚持忍着。毕竟在抽血和回输循环过程中,手臂要保持固定,不能弯手臂,这个姿势维持几个小时肯定不舒服。
  善解人意的唐演说这些都是正常的,能够为患者带去新的希望,我受这一点小苦根本都不算啥。
  采集过程中,中华骨髓库总库、北京分库、海淀区红十字会、街道办的各位领导到采集室慰问,并颁发捐献荣誉证书。
  采集之后,在医院观察了一天,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唐演难掩激动的心情,发了朋友圈,辅导员薛老师知道了这个消息,就主动提出开车到医院接他回学校,唐演非常感动。
  回到学校后就是多休息,保持营养,遵照医嘱每天吃钙片,前4天手臂还是会有些不舒服,完全伸直就会有点疼,但是一周之后,手臂就完全没什么反应了。
  10天后,唐演开始尝试恢复性运动,慢跑1公里,15分钟1000次跳绳。随后运动量加强,第22天,尝试了羽毛球,随后又玩了几次羽毛球,都无问题。然后就1个月了,确定自己身体已经完全恢复。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怀着感激的人生。
  2月中旬,也就是捐献一个月后,唐演写下名为“写在捐献造血干细胞1个月之后”的千字文章发在自己的公众号,是对这件事情的一个总结,也是给关心他社会各界朋友、广大同学老师的一个汇报。
  距离1月14日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已经过去了1个月,其实我一直想写个总结来记录这件事情,毕竟这也是我生命中蛮重要的一件事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认识了一些朋友,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经过一个月的恢复,我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恢复啦,不能再把这个总结记录的事情往后拖下去。我会先写下我在这整个过程中学到的一些知识,然后记录自己捐献的整个流程,既是自我的总结,也希望读到这份记录的朋友们有所收获。
  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对这个过程有了充分了解后,唐演更关注中华骨髓库的动态了,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2年1月31日,中华骨髓库共有志愿者3060108人,总计有12738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唐演说:“目前这个库容量相对全国14亿人的总人口,还是很少的。”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
  “我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我只是其中的一环。捐献除了给患者带来新生,于我自己而言,是在传递爱心,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也是我的价值体现之一。此外,传递爱这件事情本身,就能够唤起爱,激荡更多人的心灵,一同为构建善的世界而努力。
  我很感谢在这个过程中辛苦付出的骨髓库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感谢采集医院医生和护士们的护理,感谢我室友这一周以来的照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次爱的传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