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春天海淀区第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玉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内比较重要的一种细胞,它可分化成多种细胞,对人体比较重要。捐献造血干细胞主要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做准备。许多有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纷纷加入中华骨髓库,履行对生命的承诺,承担起神圣而庄严的使命。他们的事迹值得书写,他们的爱心应当称颂。王玉(化名),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题记
王玉,女,1996年6月生,北京交通大学2019届毕业生。1.66米的身高,着一身休闲装,整齐清洁,精明干练。眉宇不凡,淡定从容,内敛平静。给人的印象是:诚恳朴实、淳厚善良、自立自强、好学上进。
北京的四月,春天里的春天,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娉娉婷婷、清清浅浅、翩跹而至,让人尽展笑颜。白云奏响心灵的舞曲,蓝天抱起纯真的梦境,阵阵轻风吹来,摇曳着人们的心。笔者受北京市海淀区红十字会和海淀区作家协会委托,带着春天的美好心情,拨通了王玉的电话,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她表示非常愿意配合我的采访。
成长足迹
王玉出生在青海省的一个小山村,家里都是普通农人,她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去了新疆。新疆是一个包容又宽大的地方,王玉一直在那里学习成长,性格也随了那片土地:开阔、明朗,还有些任性,同时也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希望。王玉上到初中二年级时,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青海省。面对不熟悉的地方和不熟悉的人,王玉感到了诸多不适应和心理抗拒。那期间,也是王玉三观逐渐形成的时间,她感受到了身边的新同学、新朋友们渴求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心情,也是他们刻苦努力和好学上进的精神,使王玉明白了只有拼搏进取,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才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这之后的一切,便顺着王玉的期待发展,她想自己为自己创造未来。
由于读书和工作原因,王玉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过,待得时间最长的就是在新疆度过的少年时期——那个开阔、宽广,可以包容她一切的地方。之后就是在北京读大学的日子,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是为王玉的现在打下基础的一段时光。在这之后就是她的老家青海省了,在王玉眼里那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那里有坚韧不屈的胡杨林,有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更有举世闻名的盐湖——铺就几米厚的盐路可以直达月球,盐的储存量足够全世界的人口食用一千年……王玉每次回老家,都像探索新事物,相隔一座山就有一种方言、一种风俗习惯,不同民族混居,不同的民俗,不同的宗教信仰,总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也让她感受到了民族一家亲的和谐与温暖。王玉的老家住在半山腰,夏日雨后,会有云雾笼罩整座山,冬天会有鹅毛大雪点亮的白色世界……王玉总会在那里获得安宁。
王玉自幼就习惯帮助别人,觉得做好人好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没有动机,也不图回报。她诚实地说,起初走路和爬山时,会把看到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或者带到山下。主要是受身边朋友的影响,看她这样做了,再和她一起出去时,也就学着这么做了,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
让爱流动
2015年,王玉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她在学校经常看见献血车,入校不久就试着去献血了,虽然只有一次,可她觉得很有意义,并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后来还想着再献血。2016年4月1日,也是在学校的一次献血中,王玉看到正在举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当时也没有考虑太多,就是想去了解一下“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事项。她说,我当时感觉更多的是新奇,震惊于生命的各种奇迹,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新生。于是,填写了“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和“志愿者捐献登记表”,并抽取了血样,相关资料录入数据库后,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此后,红十字会的老师曾与王玉沟通,了解她的思想状况,提出指导意见和精神抚慰。那期间,王玉的母亲也时常给她打电话,关心地问这问那,但从不动摇她的决心,捐献与不捐献都由王玉个人做主,表现了一位母亲的博大胸怀。同学和朋友也给予了王玉极大帮助,与她一起了解相关事项、一起查阅有关资料。王玉住进医院后,她们还给予了不同的帮助和陪伴。
王玉坦言,在决定捐献前,还是犹豫过的。主要是由于捐献后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后来,又查过一些资料,心便渐渐踏实下来——采集造血干细胞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所有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的安全。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损害健康,却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爱心使人生充实、快乐。施比受更幸福!
在决定捐献的那一刻,王玉的心一下子就亮堂了,感觉这件事就是那样,没有什么大不了,此后便一直以平常心等待捐献。捐献前一周在医院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为采集造血干细胞做准备。这期间,王玉很平静,觉得捐献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她觉得,以自己的身体状况,捐献造血干细胞对生活和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而对另一个生命来说,可能是最后的希望。若我们每做一件小事,却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期待时,何乐而不为呢?
最终,王玉于2017年12月6日,在医院完成了捐献,成为北京市海淀区第57例捐献者。
王玉是少数民族,她切身感受过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在地震、洪水及疫情面前,无论是前方后方,还是城内城外,全中国人民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国家制度优势及逆流而上的群英谱,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中得以充分彰显。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难处,越是这时候,越需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绵密温热地将人心包裹;即使身陷困境,也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立自强,心连心、肩并肩,共渡难关。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正直善良与责任担当!
当笔者问及王玉捐献后的感想时,她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地上没有花,人间没有爱,那还成什么世界?”
据悉,王玉完成捐献后,并没有给对方留言,但一直期待患者获得新生,可以有简单、平静的生活。此后,王玉收到了患者父母的感谢信,她觉得患者的父母很伟大,希望他们现在的一家都健康幸福!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聊起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作家,王玉说,那就是三毛了。王玉上高中时第一次读到三毛的文章,便有了一直想看下去的欲望。王玉觉得三毛那样的人生是自己所期待的,也是自己所没有的。王玉向往她的随性,钦佩她的坚强,羡慕她美好的爱情。而有些感性的王玉,总是被理性所支配。
的确,从谈吐中,感觉王玉给人以少年老成的印象,理性也多于感性,是那种选定了目标,就勇往直前的人。王玉曾经是大大咧咧的外向性格,但在上高中时经历了一些事情,对她产生了较大影响,性格也变得内向了许多,对待事情也更加严谨和理性,对待亲情友情也变得含蓄了,但那颗真诚善良的心却一直没有变。
王玉很注重感情,她身边总有几个相互彼此陪伴的人,也是她探讨问题、交流情感的主要对象,偶尔的夜谈不仅是在剖析自己,也是总结一段时间的收获,在迷茫时给予帮助和指引,在懒惰时鞭策前行。
王玉觉得,家人是她最终要守护的,不论她在哪里、不论她在做什么,家人都随时为她提供栖息的港湾。
王玉喜欢读书,她觉得,读书长知识,长智慧,为人有格局。每一本好书都是一盏指路明灯,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都能从中学到不同的东西,那些东西聚在一起,便支撑她到现在。她喜欢这样的语句——总有一种期待,像无形的力量给予信念,让心无比坚定,让梦无比清晰,让爱无比从容。这种期待让她不会停下寻找的脚步;这种期待让她在迷茫中摸索幸福;这种期待让她在青春里谱写歌曲。这种期待给她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她在彷徨的路上找到方向;在挫折的迷失里突破自己。
未来由自己掌握
王玉2019年大学毕业时,就业压力虽然很大,但她还是很快就签了现在的单位,这与她所学专业很契合,而且是回到了离她家乡比较近的地方。王玉是个恋家的人,故而选择回到家乡建功立业。
王玉一直坚信,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付出不一定会有很大回报,但相信不付出什么也得不到。
王玉现在是一名一线铁路工作者。她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就是想在自己了解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不想让大学四年所学付诸东流。然而,真正参加工作后,觉得还是与她的最初设想有所不同,她也曾一度动摇过,白班、夜班相间的工作时间使她的生活变得非常不规律,同时与朋友联系也变少了,担心这样下去会跟不上身边其他人的节奏,开始期待朝九晚五的工作。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有时,王玉会想起她上大学时的老师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职业生涯的引导者,尤其是上大学时的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我很大帮助,在我的人生路上,也是她教会我如何变得更好、如何让自己更加优秀、更加自信,让我明白了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现在王玉从事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她的领导和同事年龄普遍偏大。在这种环境里,倒给她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用王玉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教会我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原则,教会我有些东西是高于情感、利益之上的,教会我工作要守护什么,教会我如何做得更好。”
目前,王玉除了正常的本职工作外,还兼职单位团组织工作——她加班加点撰写材料、不辞辛苦组织活动。2021年,她组织做了团支部基础建设以及贯穿全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年底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团支部”荣誉称号。2022年4月,获得集团公司“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王玉通过做团的工作,充分感受到青年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王玉使用“期待”频率较高,她是这样解释的:“我对好多事情都有很大的期待,但有时候会出现令人失望的情况,而我又不想失去希望。觉得有期待,才会有动力去努力奋斗,相信明天会更美好!相信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都会有新希望!”
一年之际在于春
王玉觉得,换季节就是换心情。她尤其对春天富有特别的情感,觉得春天万物生机,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春天也是孕育的季节,会对生活怀有更多的期待。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王玉一直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不能回家。那期间她特别期待出去,等到可以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它未曾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得干什么,时光错不得。
“一年之际在于春。”
眼下正是春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愿王玉事业有成,所有的期许都得偿所愿。
愿大地花红柳绿,愿人间春常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